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官方会员认证)-App Store

叛逆式读书:人生是河流,读书是风景

发布时间:2019-12-19 16:34

    李白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这句话,我想借来用用。

    读书一事,万物逆旅,百代过客

    看了很多关于如何读好一本书,翻倍效率读书,要怎样怎样,就必须读什么什么书,手帐式读书,笔记式读书,投资读书,想成功你该怎样阅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书单详细,步骤明确,有理有据。

    想起《白马啸西风》里的结尾,李文秀身骑白马走三关。

 白马带着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金庸是武侠小说一代方家,这个表达法,真是深藏功与名。

    庶几类似我的心情。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怎么读书是一件多么私人的事情啊。简直就像选择一双合脚的鞋子走长路,合不合用,你的身体很诚实。读书也是,那不是一件相伴终生的活动么?从认识几个字开始,只要阅读还是一双看世界的眼睛,只要承认阅读是一场接近无限的精神恋爱,只要觉得自身的盲点需要通过他人的言论作品获得收益,这条路,哪里是个终点?没有。

所以,选择怎么读书,就是给自己的脑子和心灵选一双合脚的鞋子。路漫漫,得一步一步量。孙悟空去西天不也得到东海龙宫拿一件“趁手的兵器”么。

首先,读书要有兴趣。兴趣是什么?原谅我先度一下词条解释: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包括人的爱好,但当人的兴趣不只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知,而是指向某种活动的时候,人的兴趣便成为人的爱好了。兴趣和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好啦真的很长。总结一下。兴趣就是,哪一件事你不知道但特别好奇,做起来又很专注,很能满足某种快感,就是兴趣。

这是基本的心理动力。这个动力来自于人深层的焦虑“存在感”,又因为人的个性特质,能在这个活动里找到“满足感”,“忘我感”。从而体会到人的创造与自由

说人话就是,这件事,让我觉得,生而为人,真有趣。

    所以,有兴趣做一顿美食,有兴趣养一盆多肉,有兴趣画一块石头,有兴趣打一场麻将,有兴趣来一次远游……有兴趣读书。没有高下,各安本心。

说服自己应该学习,说服自己应该读哪些书才可以达到所谓“理想”,获得别人眼里的成功,早早晚晚,会遇到瓶颈患上“懒癌”。严重一点可能一不小心就尖酸,“没水平!胡说八道!大家不要去看!会怎么怎么样的。”

    这就是自己的没有定力造成的迷惑,产生恐惧和愤怒,投射到了曾经觉得特别有道理,特别膜拜的作者身上。通过攻击找回力量和存在感。

    何必,资讯和知识就摆在那里,你想看没人拦得住,你不看没人拉得拢。小苗天生要长,强扭的瓜也不会甜。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

    读书和万物生长一个道理,生有涯知无涯,没有自己长出的主心骨,读成什么样,自己都模糊。

    然后,读书有成本。分两笔账来算,有形的和无形的,有价的和无价的,一次性的和长线的。

    先说有形的经济成本,纸质书阅读诚快意,购买价更高。以前吧,看过很多节衣缩食的故事,那当然,爱书的人和爱买古董的人一样,都有一种“痴”,贪得不肯明白,其实“其辞若有憾焉,其心实喜之”。像明代玩家李渔,不惜举家勒紧裤带满足他那点精致的爱好(不赞同,因为连累别人了)。

    现在这个问题太好解决了,经典或者工具书,需要黎明晨昏反复摩挲的,买纸质。特别喜欢的也可以。买回来闻闻墨香,泡泡茶下下酒,酹一酹明月清风。就是如入仙境,这点成本还是基本付得起的。毕竟现在读书人三餐不继的概率上不大。

    其余可以看过就不复查的书,有云盘啊,有付小费线上阅读啊,怕伤眼睛有kindle啊。你来或者不来,网络就在那里,不断电不断网。别跟我扯碎片式阅读能咋地,说得好像你手机里没有多少公众号,不刷朋友圈似的。

    时间成本?时间不算成本。浪费不浪费,它一秒也抓不住。真想看,上厕所候机等塞车,早饭前夜宵后……到处都是碎片,扫一扫攒一攒,比上班时间多得多。

精力成本?精力也不算成本。如果累极了葛优躺比较健康自在,那是累得啥也干不了了。如果这时候选择的是其它活动,只能证明一件事,回到本文上段,读书,不是首要的兴趣,也不是你根本焦虑之所在,不需要纠结。没有老师或者家长在耳边念叨了。你自由了。

好多事情当时一点也不觉得苦,就算是苦我想我也不会在乎。谁为心里念念不忘的爱情计过代价呢?谁计算过真正的友谊是第几顿饭换来的呢?我们干过那么多顶着风冒过雨的傻事了,真愿意,不差这一件。

    接下来,是读书的范围和内容

    还是那个意思。我天生反骨,又天生双子。

    我觉得知识就是矛盾统一体。专精一门,易缺少广度支撑,博览群科,又容易失于深度不够。

    这不是读书独有,做任何事,立一个人,世间万业,哪一件又不是?

    这个时代n带n路,资讯更是前所未有的丰富有机。不用着急忙慌害怕恐惧,特别地要站出来正一正视听。人家不一定听得见。我们天天“破”,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骄傲。

    倒是多建设性的意见,好好说话,真诚又有礼貌,自信又不狭隘,深入又浅出,有功底又接地气的好书,才是珍宝无价,几乎可遇不可求。

    作者站在塔顶“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观者或寥寥或有汝如云,都是双方眼界和精神内在,经历和心智的离合遭际。好书没有固定的形态,或谆谆循循如父兄,或精灵妩媚如二八好女,或理性沉厚如长者,或轻松诙谐如隔壁大婶大叔……看一本书,见一个人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都说贪多嚼不烂。对。人一生不可能吃一顿饭。

    能不能饿了就狼吞虎咽,饱了就细嚼慢咽?读书如是。人怎么活着,就怎么做事。

    读书如照镜。镜中人是变化的,有时休闲有时憔悴有时正襟危坐有时轻快自然有时七情六欲有时喜怒悲欢有时纷繁热闹有时千古一人。

读书凭什么就能固定?就得僵化?看大众娱乐,可观人性;看严肃典籍,可正身形;看专业,可医愚,看灵性,可疗痼;看情感,可细腻,看理性,可逻辑……

每一个立足点,都是一个小目标。也是沿途的风景。

    你说得对或者不对,适合或者不适合当下的我,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叛逆的精神,来看一看。

    毕竟,眼耳鼻舌身意是我的,你不能替我感知,道路也是我的,你不能替我走过。

    读书与人水乳交融者,即是一种修行。

    看一看,自由来去,有的忘记,有的飘零,有的入眼,有的刚骨,有的柔气,有的入心。

    唯一要付出的,就是自己。该谢的谢,该扔的扔。刻舟无法求剑。

    人生是河流,读书是风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XML 地图